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气体监测是空气治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传统气体监测方法存在人员安全风险高、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灵活性差、覆盖全面性欠佳、无法追踪气体飘散方向等问题。
对此,紫燕联合行业生态伙伴可飞科技,针对传统气体监测方法的应用痛点,提供了一套安全、灵活、全面的监测新方案:
01 利用穿越者P2X无人直升机搭载气体检测仪,结合智能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能够实时获取精确的气体空间分布信息;
02 一次任务,最多可精确采集9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数据,并快速生成任务报告;
03 可为海事船舶尾气监管、事故应急响应、油气管道等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与成本。
船舶尾气监测
赋能海事高效安全执法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港口的货运量屡创新高,船舶港口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船舶尾气排放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减少船舶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自2020年起,我国开始实施《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实施方案》和《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指南》,船舶尾气排放的监管已经融入海事系统的日常执法工作中。
传统的船舶尾气监测主要依赖两种手段,一是通过人工登船检查航海日志和油样,并将数据输入分析系统以识别重点监控船舶,但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存在滞后性;二是利用快速检测仪进行硫含量测定,尽管提高了效率,却仍需现场操作,流程复杂且耗费人力物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海上作业环境,穿越者P2X凭借响应速度快、抗风性能强、精准悬停、有效滞空时间长、巡航范围广等特点,在海上应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 其可同时搭载三光吊舱和气体检测仪,借助可见光与红外相机锁定尾气排放位置和飘散方向,进而确定最佳采样点;
>> 通过复检核对,能够快速完成对过境船舶尾气中硫含量及其他关键气体的浓度检测;
>> 检测气体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岸基指挥中心,通过智能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并快速生成检测报告。
这种“前端检测—岸基分析—精准执法”的立体监管机制,为海事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能有效提升船舶尾气排放的监管效率和降低监管成本。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高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
化工园区驻扎着众多化工厂,一旦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或爆炸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检测和控制这些气体对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传统的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在处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存在人员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尤其是在直接暴露于危险环境中;固定监测站点受限于地理位置,无法实现快速响应和灵活部署。
穿越者P2X的最大平飞速度达100km/h,一旦接到险情报告,可在3分钟内完成部署,搭载气体检测仪快速飞抵事故区域作业,同时利用三光吊舱进行事故现场侦察,辅助险情评估;为了降低人员安全风险,气体检测仪的前方与侧方配备高亮警示灯,可根据实时浓度情况显示不同颜色。即使不在屏幕前,一线现场人员也可随时了解当前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避免二次事故。
气体泄漏检测
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油气输配管道长期埋设在地下,受管道自身的内外壁腐蚀、自然和地质灾害损毁、第三方人为破坏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管线运行过程中,若法兰泄漏或管道损伤,可能导致大量气体泄漏。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对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巨大危害。
管道巡检是及时发现泄漏的关键环节。通过穿越者P2X搭载气体检测仪,可实时检测管线地表的空气成分,支撑运维人员远程获取动态可视化检测数据,快速排查泄漏隐患;同时,得益于其长达120分钟长续航和多负载能力,穿越者P2X可同时搭载高性能三光吊舱可进行远距离、长时间管线巡检,配合AI 智能识别分析技术,可实时掌握管线周围内存在的第三方破坏、管道裸露、房屋占压、工程/民用车辆、烟火等潜在威胁。
紫燕无人机的气体监测应用场景不止于此。其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意味着它能够在广泛的复杂场景中发挥作用,减少人员以身涉险,为改善环境质量和工业生产安全贡献重要力量。